老街坊熱心地為記者指示詹王宮遺址,講述流傳下來的馬楚故事。鄒麟攝本報訊(記者 王斌 胡媛媛 實習生 邵玉潔)在老長沙人的集體記憶中,千年前“馬楚”、“馬王”的傳說一直流傳至今。近日,記者走訪了隱藏在鬧市之中的千年湖湘古國遺痕“馬楚巷”。
  老街現狀回收廢品的小巷
  馬楚巷,位於芙蓉區定王台街道都正街片區。老居民餘海東帶領記者走訪了這條位於人民中路南側不遠的幾十米長的小巷,“咯里就是我們老街坊喊的馬楚巷,現在變成了一條堆放回收廢品的無名小巷,十分可惜。”
  在馬楚巷北側,是新建的都正街復古建築。往南數十米,就是詹王宮遺址,現存宮牆,記者看到其上依稀留存的雕梁畫棟,為長沙市不可移動文物。詹王宮主神是誰說法較多,但餘東海一直堅信自己小時候聽到的傳說。“詹王宮裡的詹王就是馬楚楚王的御廚。一次楚王詢問世上什麼最美味?詹回答是鹽。楚王怒而處死詹王,臨刑前詹請求其三天不食鹽,楚王依言而行,果然食之無味,明白錯殺無辜,於是封詹為廚神。”
  詹王宮可以說是餐飲業的祖師廟,這一帶還曾有善化縣衙、都司衙門、城隍廟、小瀛洲等。這些傳統建築和遺跡,不僅是長沙生活的載體,更是長沙生活的一部分。現在,馬楚巷一帶仍居住著德園創始人方廚師的後人等十幾戶廚師世家,包括新中國首位湘菜大師石蔭祥。
  馬楚痕跡留存在長沙人記憶中
  五代十國時馬殷創立楚國,奄有湖南全境,是歷史上唯一一個史家承認的湖南地方割據王朝。而漢代吳姓、劉姓長沙國,只占有今天湖南一半的面積,也不算割據王朝;其他朝代長沙封王對湖南省域更沒有直接的治權。
  馬殷是古代“貨幣戰爭”發明者之一,他下令可用帛代替錢交納賦稅,並鼓勵百姓種茶售茶;而楚國只許鐵錢流通,鐵錢對銅錢兌換比為1∶10,這就逼著客商們帶著銅錢來,換成楚國產品去。天下銅錢流入了楚國國庫,因而楚國對百姓的賦稅非常輕,社會經濟越來越繁榮。馬殷還推行“上奉天子,下奉士民”的政策,發展農業生產,安撫少數民族,很少對外開戰。因此後世長沙人對馬楚一直有好感,認為馬王街、開福寺、碧湘街、小瀛洲十幾個地方都與馬楚有關。
  “吳、劉、馬三姓均曾在長沙正式建國,但唯有馬楚在長沙民間真正留有記憶。一次某作家跟都正街的老街坊講,馬王也可能指道教的‘三隻眼’馬王,老街坊就跟他急,‘你讀書讀獃(ai)噠,馬楚都不曉得啊?’。”有老居民笑著說。
  未來發展老街坊共創歷史文化街區
  老街區的發展,離不開老街坊。餘海東和一群“愛管閑事”的老人自發組織了“評理幫幫團” ,專門為當地居民調解煩事、難事,還每天配合清潔人員共同確保責任範圍內無髒亂差,居民們則做起“監督員”,發現不文明現象立即上前要求整改。結合社區的環境綜合整治改造,芙蓉區、街道本著“修舊如舊、整舊如新”的原則,已投資數千萬元對小街小巷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馬楚巷的北側已煥然一新。
  記者瞭解到,都正街目前正在打造長沙第三條歷史文化街區。都正街將在保護老長沙原真建築風貌的基礎上,形成匯聚街面民俗生活體驗、公益博覽、私人會所、傳統商業、特色手工藝品等業態的情景消費街區和長沙城市懷舊旅游的人文游憩中心,充分承載“老長沙”風味的城市歷史、生活記憶。
  微典故
  五代十國之楚國,因開國者馬殷而被史家稱為“馬楚”,長沙城內有不少“馬楚”的痕跡。在都正街,馬楚巷子的說法在老居民中口口相傳。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張湘濤主編、陳先樞撰稿的《名人與長沙風景》講述:“小瀛洲……位於芙蓉區,西起豐盈里,東止馬王街,相傳為五代馬氏宮廷園林,與馬王宮相連……清饒智園《十國雜事詩》註雲:‘城內玉帶溝側有小瀛洲……按馬殷仿唐太宗十八學士登瀛洲故事,今城內馬王街有馬王廟祀殷’。”  (原標題:馬楚巷,遺存千年湖湘古國痕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m14dmyaq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